巍巍列阵壮山河:9月3日大阅兵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
铁流滚滚,战机呼啸。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,再次见证了中国力量的威武雄壮。这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切回望,也是一次向未来的豪迈进军。上午10时整,70响礼炮响彻云霄,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出发,沿中轴线向北行进。庄严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奏响,全场齐声高唱国歌,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。阅兵,是一场国家的礼赞,一个民族的宣言。 9月3日,这个镌刻在中国人民血脉中的日子,通过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式,再次唤醒集体记忆,凝聚奋进力量。
一、历史回响
9月3日,这个日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。1945年9月2日,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,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。次年,国民政府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。新中国成立后,政务院于1951年8月13日发布通告,重新确认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。
2014年2月27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,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,规定每年这一天国家举行纪念活动。选择这一天举行阅兵,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考量。这是对历史的尊重,是对为抗战胜利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们的深切缅怀,更是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。
二、阵容全景:参阅力量创多个首次
今年9月3日阅兵,共有59个方(梯)队、1.5万余人、各型飞机160余架、装备580台(套)接受检阅,规模之大、类型之全创历史之最。徒步方队中,仪仗方队首次同时高擎党旗、国旗、军旗通过天安门;女兵方队首次以挂枪形式参阅;院校科研方队首次亮相阅兵场,展示军事院校改革成果。装备方队按照联合作战编组,分为陆地作战、海上作战、防空反导、信息作战、无人作战、后装保障、战略打击7个模块,展现了中国军队联合作战体系的现代化水平。空中梯队包括领队机梯队、预警指挥机梯队、轰炸机梯队、加受油机梯队、舰载机梯队、歼击机梯队、陆航突击梯队等10个梯队,创下参阅机型数量和种类的新高。
三、装备亮点:新型武器彰显国防现代化成就
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,道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。阅兵式上,多种新型武器装备首次公开亮相,展现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最新成就。东风-41洲际战略核导弹方队的出场引发全场关注。这种我国最新型的战略威慑力量,精度高、威力大、突防能力强,是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盾牌。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,到亚丁湾护航,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,到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合作,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。
东风-41洲际战略核导弹方队的出场引发全场关注。这种我国最新型的战略威慑力量,精度高、威力大、突防能力强,是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盾牌;无侦-8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亮相令人眼前一亮。该型无人机能够在临近空间实施侦察任务,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,是现代战场上的"杀手锏"装备;长剑-100巡航导弹、巨浪-2导弹、东风-17常规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组成战略打击模块,展现了中国军队"核常兼备、全域慑战"的战略能力。从机械化到信息化,从"万国牌"到"中国造",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发展道路。
四、改革强军:重塑中的中国军队
9月3日阅兵,是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验。2015年以来,人民军队迎来了一场革命性重塑。军委管总、战区主战、军种主建新格局确立。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,成立陆军领导机构、火箭军、战略支援部队,构建起中央军委-军种-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。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。东部战区、南部战区、西部战区、北部战区、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成立,实现了军队组织形态的整体性重塑。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。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,优化兵力规模构成,改善军种比例,提升部队作战效能。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。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,完善文职人员制度,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,增强军队吸引力和凝聚力。
五、和平理念:中国军队的世界担当
"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,但这是一只和平的、可亲的、文明的狮子。"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,道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。阅兵式上,多种新型武器装备首次公开亮相,展现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最新成就。 "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,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。"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,揭示了中国军队的本质属性。中国军人眼中的坚定,不是为了炫耀武力,而是为了捍卫和平。中国军队的强大,不是对世界的威胁,而是对和平的保障。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。截至2023年8月,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余人次,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。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。截至2023年8月,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余人次,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,中国军队始终坚持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,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。和平发展,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;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是中国军队的使命担当。
六、精神传承:从抗战精神到强军梦
阅兵场上,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格外引人注目。当这些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老兵通过天安门时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,表达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。伟大的抗战精神,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。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,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,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,这些精神品质穿越时空,历久弥新。从抗战精神到强军目标,一脉相承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。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,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,需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。强国必须强军,军强才能国安。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,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。
礼炮轰鸣,歌声嘹亮。随着7万只和平鸽展翅高飞,7万只气球腾空而起,阅兵式圆满落下帷幕。长安街恢复往日的车水马龙,但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人们心中。从抗战胜利到民族复兴,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,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天安门城楼上,"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"和"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"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。这两个"万岁",寓意深刻:中国的未来与世界的前途紧密相连。
关键词:
上一个
上一个
更多资讯
全球跨境物流清关迎来数字化变革新浪潮:政策升级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